- 发布日期:2025-06-25 18:36 点击次数:201
商朝时期,有一位名叫武丁的君王,他的王后不仅在战争中表现出色,还在政治上展现了非凡的智慧。她就是中国历史上首位被誉为女将军的妇好,她曾亲自率领军队平定了北方的部落,如鬼方、羌方、土方等,为武丁的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妇好不仅仅是一个勇猛的女战神,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,她的事迹至今为人传颂。
然而,妇好去世后,她被安葬在河南安阳。随着殷墟的考古发掘,考古学家意外发现了其中一些遗骨竟然并非中国人。这一发现让人震惊,竟有人在三千多年前,拯救了中华民族的命运。
殷墟的重现要追溯到清朝王懿荣购买龙骨并发现上面有刻字的事件。龙骨不仅具有医用价值,也因其刻字而成为收藏的宝贵资源,吸引了众多商人竞相购买。随着清末学者罗振宇确认龙骨的来源来自安阳的小屯村,殷墟才得以重新出土。
展开剩余77%民国时期,考古学家在小屯村展开了大规模的发掘工作。当他们开始挖掘时,发现了让他们大为惊讶的遗迹。仅仅十年的时间,专家们就挖掘出了宫殿遗址、祭祀坑、大墓等遗址,出土了大量甲骨、青铜器等文物,进一步确认了这里曾是王室的旧址。新中国成立后,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恢复了中断已久的殷墟考古工作,并且至今仍在持续进行中。
考古学家李济在研究殷墟时提出了一些疑问,尤其是关于殷商时期战车的使用。他认为,战车的出现时间应该早于青铜器的出现,因为在殷商时期,战车已被广泛使用,且技术相当成熟,不可能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发明。然而,商朝战车的青铜部分仅仅是连接部件,并未大规模应用。青铜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,但直到商朝才有了比较精美的青铜器,然而,这些青铜器仍不足以制造复杂的战车。
李济进一步对比了殷商时期的战车与古巴比伦时期的战车,发觉它们的外形有许多相似之处,这引发了他更深的疑虑。古巴比伦的战车可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,远在殷商之前。与古巴比伦文化同时期的仰韶文化遗址中,并没有出现战车或相关的青铜配件。即便是比商朝早上几百年的龙山文化遗址,也未见战车的踪影。李济因此推测,商朝可能接触过西方文明,甚至有人认为,殷商时期的战车技术可能受到古巴比伦文化的影响。
更令人震惊的发现是,殷墟出土的部分头骨并非中国人的特征,看起来更像是黑人或白人。这一发现与中原地区古代并无外国人来过的记载相矛盾。那么,这些外国人是如何进入商朝的呢?专家推测,这些头骨的主人可能是战争中的俘虏或奴隶。商朝时期,战争频繁,妇好的征战经历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。
史学家认为,妇好曾在西北地区与外族作战,捕获了不少外族人作为俘虏,而这些人最终成为祭祀的对象。根据历史资料,古巴比伦在公元前3000年时便已大量使用青铜制作武器,并不断向东扩展。由此推测,经过一千多年的迁移,这些古巴比伦人可能已经来到中国西北地区。结合妇好征战的历史背景,西北地区的羌方很可能当时曾接触过美索不达米亚文明。
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统一时间大致发生在公元前18世纪,正与商朝时期接近。在那个时候,气候条件相对较好,军队的远征也更为容易。因此,妇好在西北地区与敌人激烈作战,不仅是因为当地的敌人异常强大,也因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技术水平远超商朝。幸运的是,妇好最终战胜了敌人,否则商朝可能在武丁时期就灭亡,中华民族的历史也许会因此改写。
综上所述,妇好拯救了中华民族的说法并不夸张。武丁拥有许多妻妾,但妇好无疑是最为出色的那一位。而在远离商朝的西域,考古学家也曾发现过早期白人遗骸。虽然史书未曾记载这些迁徙事件,但从考古的发现来看,商朝之前的迁徙活动是可以解释的。因为在那个没有国界和明确疆域的时代,欧亚之间的交往和迁徙显然更加普遍。
发布于:天津市